《十二公民》观后感

#观后感 [字体 ··]

这部国产的《十二怒汉》拍的还是比较不错,尽管是翻拍!这部电影主打逻辑思辨,看完后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虽无明星大腕(比较出名的是何冰老师),但演员演的角色却个个活灵活现,电影值得一看。

戏剧性的一幕却又很真实

印象深刻的第一个情节是这部电影的开始,十二个人举手投票,其中十一个人投了“有罪”票,只有一个人投了“无罪”票,这一幕很戏剧性但却很真实。大部分人依靠自己了解到的消息,新闻以及别人的意见做着没有意识的决定,先不论决定是否正确,仅仅看他们以固有思维出分析问题,这就足以否定一些人。

片子中的人物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有的长期被漠视;有的一直被偏见和仇视;有的一味和稀泥失去了原则底线。一张桌子十二个中国人,展现的确是中国社会的生活面貌。反观我们现实,我们有没有像其中一些人了呢?

是自己的决定还是他人的决定?

在开始 11 投了反对票,在 8 号的坚持下大家继续进行交谈,到轮流介绍自己的观点的时候,2 号陪审举棋不定,说话吞吞吐吐,到了 4 号要求等会回答,在之后 4 号连续回答了不知道,在这里可以看出他们起初投票的决定并非来自自己,而是他人的决定。他们是否早已习惯跟着他人的思维习惯了?或者他们不坚定自己的想法?电影的时间、情节安排有限,我们无法了解更多,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多少可以认识的更加深刻一点,许多人在一起讨论开会、商量事情,提出问题或建议的占少数,而多数看似在认真参会,其实可能在神游,意识多半不是自主的,这些体现在一个人作出个决定其余大部分人都跟风,一个赞同会有两个人赞同,然后都赞同了,当然,也不能都说是错的,但是这种不经过大脑思考做的决定往往存在漏洞,难免以后出问题。

感性与理性

2 号教师的跟风,3 号出租车司机分析,6 号小卖铺老板的厌世,10 号北京人的固有思维,无不充斥着感性词汇,能坐得下来理性思考的有 8 号检察官和 4 号资本家。整个电影如果不是 8 号陪审理性的一步一步深入分析案情,其他人估计要被带偏,在电影结束,十二个都投了“无罪”票,最终理性战胜感性。人是有血有温度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往往促使人做感性的事,这种事情没办法说是好是坏,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我们是不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因为人毕竟是人,不能脱离群体,但在重大的决定面前,还是理性好些。


博客没有评论系统,可以通过 邮件 评论和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