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飞向外太空

[字体 ··]

好久不见

前段时间,我和实验室的同学开了一次线上会议。我们这届实验室自 22 年年底以来还没怎么聚,大家进入视频会议都有些兴奋。一句“好久不见”点燃了埋藏在心底的情感,“是呀,好久不见了~”。这次会议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个是当我们讨论其中一个主题时,有些同学不怎么发言,远远鼓励大家理性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表示允许尖锐的声音。她随后解释:“一个积极正向发展的团队,是同时需要温和的声音和尖锐的声音的。尖锐不代表错,而一味地温和可能是在隐藏问题。”,我很赞同她的这个观点,相信好的团队能自己消化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第二个是一个问大家的问题:“工作后你的目标变化了吗?”,大家犹豫了一下,每个人都说了一些,但又好像没有说到重点,我发言时说:“变了一些”,从工作以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之前话有些狂妄和异想天开,在开发中,编程语言是简单的,然而业务是复杂的!即使一个简单的登录认证功能在企业环境里也可能很复杂。


从摄影学到的

在我买相机的几个月拍了一些照片,起初我在网上看了些教程,学到了些伎俩,但拍出的照片让人满意的不多,一组照片只有几个,有时甚至一个也没有,这不禁让我陷入自我怀疑:是我设备不行还是技术不到家?这种情况直到我开始主动思考相机运作机制和每个参数配置的含义后才有所改善,拍不好、不出片是因为不熟悉工具,还有是部分教程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现在,如果一个新手问我怎么学摄影,我会告诉他先把工具用熟,了解每一个配置对画面的影响,通过实践形成对光影和环境处理的认知,最后再学习构图知识。


理性、感性

两周前跟朋友一起出去拍照,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认为摄影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朋友可能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随口回了我一句:”随性的,喜欢的事物,心里有拍照的冲动就按快门“。我倾向于摄影是理性的,每当我们按下快门心里都会对周围环境做一个判断,然后决定用多大光圈、快门,我们也会主动选择一个角度呈现这个画面,即使当我们希望画面呈现出感性时也是心智做出的一个选择(配置参数、控制画面)。


博客没有评论系统,可以通过 邮件 评论和交流。 Top↑